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女幼师给男幼儿喂食避孕药?“流量密码”此风当刹_全球速读

发表时间:2023-06-20 15:50:49 来源:百度新闻

日前,一则耸人听闻的传言引爆网络:一位自称女幼师的网民表示,她常常利用职务之便给幼儿园的男幼儿喂食避孕药,“我先把他们化学阉割了,能救多少女孩”。言辞之间挑战想象力的情节、“好多幼师都这么做”的刻意煽动,迅速引发网络情绪巨大的恐慌和愤怒。

在警方介入调查之后,这起闹剧迅速收场,真相也让人大跌眼镜。6月20日,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经查该网民为男性,并非幼教,“给幼儿喂避孕药的相关情况”子虚乌有,他发布相关言论的目的是“为吸引眼球”。

虚惊一场的家长和公众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但类似这种层出不穷、炒作“流量密码”的网络恶意炒作之风,不应轻轻放过。一名本人和亲属都与幼儿教育毫无瓜葛的中年男性,为什么要编造如此离奇的谣言?因为他想“吸引眼球”,并且知道炒作性别话题大概率能为他带来眼球。事件发展也如他所料——在“女幼师喂男幼儿避孕药”的对话记录曝光之后,网络舆论迅速被引爆,焦灼不安的家长、恐慌愤怒的公众、紧盯性别话题的“网络大v”都纷纷卷入事件,舆情迅速发酵放大。


(资料图片)

事实上,深谙网络炒作、肆意收割眼球和流量者不独他一人。性别、地域、阶层、种族等话题都自带“舆论敏感体质”,一旦触及很容易引发舆情甚至引爆网络,成为“流量密码”,这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些网红、网媒对此心照不宣、操作娴熟,哪怕是普通事件、日常话题,都要硬往这些“流量密码”身上引。一些急功近利者更是不惜无中生有、造谣传谣,编造虚假事件、虚假情节来擦蹭“流量密码”,借此刺激社会公众神经,达到吸引眼球、收割流量的目的。

这种操弄“流量密码”的风气已经严重恶化网络言论生态。比如,在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社媒平台上,话题一旦涉及性别争端,就很容易引来大量跟评、跟帖,在双方阵营之间掀起一番激烈的争论。争论虽然热闹,但细读之下,很多言论都站位极端、措辞激烈、调门高亢、既无凭据也无逻辑,互相之间无法沟通、无意妥协,更不可能达成共识。就以此次“幼儿园喂避孕药”的谣言事件为例,在警方调查、辟谣的前后,都有不少“网络大v”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脱离具体话题、具体情节,针对对方阵营展开无限拔高、“上纲上线”的猛烈攻击。无论对具体的议题本身,还是对于网络空间的健康和净化,这样的言论生态都缺乏建设性。

这种恶劣风气还溢出网络虚拟空间,加剧现实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对立。此次“喂食避孕药”的谣言事件,就可能给幼教行业、幼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增加家校之间的不信任感。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两性之间特别是在婚恋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不信任、矛盾对立,在劳动就业市场上屡禁不绝的地域歧视,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之间的“鄙视链”,都跟网络上众多“流量密码”日复一日的操弄、炒作不无关系。在反反复复的渲染、暗示之下,受众很容易受到误导,形成并固化刻板、偏激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此次谣言事件发生之后,有网友直指个别社媒平台“藏污纳垢”。如果仅就此次事件而言,给予这样的责难未必客观,但毋庸讳言,众多“流量密码”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背后确实离不开一些网络平台的默许、纵容甚至鼓励。缺乏及时有效的事实核查机制,投诉举报的受理、处理和反馈渠道都不畅通,建立在“算法”基础上“内容推荐”的推波助澜,对一些违规“网络大v”的包庇纵容等,都暴露了部分网络平台的立场倾向,甚至暴露它们沦为炒作话题、收割“流量”合谋者的角色。这些错误倾向都应该受到抵制和反对。

对于那些“玩过了头”,造成现实社会危害后果的“火中取栗”者,还应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此次编造“女幼师给男幼儿喂避孕药”谣言的当事人在成功“吸引眼球”之际,也为自己惹来“刑事拘留”的法律后果,并将面临进一步追责。这一反面教材,意欲效仿者应引以为戒!

本文作者:封寿炎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