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影响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江补汉”工程迎来最新进展。随着2月中旬多臂凿岩台车在湖北省丹江口大坝下游汉江右岸的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安乐河村启动钻孔施工,“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主体隧洞施工。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2022年7月7日正式开工,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全长194.8公里。
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汉江自古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关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献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积极构建的骨干水网布局的重要组成,在不同流域间的水源调配互济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我国水资源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其中,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通过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国家水网骨干。
宋献方认为,在水资源保持原有分布特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平衡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重点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可以更好地激发南水北调工程兼具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同样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引汉济渭”工程自2014年进入全面实施至今已进入第九个年头。但受近年来气候变化等复杂因素叠加影响,导致汉江流域内降水量减少,蒸发量上升,这让汉江向中下游流域供水受到制约。
此外,作为汉江参与中线供水的主要受水区,北京、河北、河南等地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势始终刻不容缓。因此,实施“引江补汉”对于缓解中下游乃至华北区域的供水,促使南水北调持续发挥生态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据南水北调集团介绍,“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调水量和供水保证率,提高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为汉江流域和华北地区提供更好的水源保障。
显然,水网之间形成系统有效的补缺和调配,是国家积极兴建水利设施,构建骨干水网的应有之义。
“从激发综合效益来看,流域之间的水源调配能够带来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长久可持续。”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王银堂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水利设施对于水位的抬升和变化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为应对“枯水旱期”及“丰水涝期”发挥有力作用,这一点对于大江大河而言尤为重要,否则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旱涝灾害。
王银堂强调,应该更加重视中小河流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形成系统网络,如此才能对全流域水文生态及水源做到可控、可用、可保护。
据本报记者了解,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以来,受益人口超1.4亿,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因调水得到优化。根据南水北调集团的统计,截至今年2月5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为北方地区调来了超过黄河一年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