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江西省共青城市泽泉乡的金牛生态园。六七个嫩绿的小果,“托长”在密密的绿色枝叶上,随风轻轻摇曳着,这是刚刚挂果的杨梅。
(资料图)
金牛生态园中正在发育的杨梅拍摄/李悦
生态园负责人、共青城市金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良武告诉记者,公司现种植杨梅1100多亩,其中700亩是丰产园。因为以前当地并没有杨梅,所以一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于是他就去浙江考察学习,慢慢地掌握了杨梅种植的技术要领。
要说杨梅最怕什么气象灾害,老李说当然是梅雨季节了!因为梅雨季节发生的6月份正是杨梅成熟的时候,杨梅果实无皮,且表面为小颗粒粘连的凸凹不平状,如果一遇下雨,杨梅果实表面会集存许多水分,果实变沉,从而容易掉果。所以,在得到气象部门未来几天会连续有雨的预警信息后,基地会提前采摘杨梅,以防大量落果导致损失。
其实,梅雨季节的原意就是跟“梅”相关的,梅雨季节的发生时间为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发生区域为江南,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所以取名“梅雨”。当然,梅子是指青梅,不是指杨梅,但两种梅的成熟期却是一样的。
气候,天气,事实上不只是冷热雨晴,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一个资源。近些年来,江西省气象部门不断挖掘气候资源潜力,为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气象支撑和服务。正所谓向“天”再借万抹绿,当然,此处的“天”不是老天爷,而是天气,是气候。
油茶,从人种天养到看天管护,第一个天是自然,第二个天是天气
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油茶是一个传统作物的例子。油茶是一种木本油料作物,以南方省份居多,如湖南、江西等省。中央提出的“扩豆扩油”战略中,油茶也列其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
而共青城市江益镇就是一个传统的油茶种植区,当地种植油茶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现种植面积为1万亩,而栗板村则是一个油茶种植重点村,全村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油茶种植户近百户。
吕晋保,栗板村油茶种植大户,现种植油茶10余亩。他说,油茶种植最害怕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即“七月干果,八月干油”。因为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油茶果实的膨大期,此时如果出现严重的高温干旱,会造成油茶大量落果、干果;而在十一二月份遭遇干旱,则会导致油茶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影响产量。
栗板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孝波介绍,2022年,江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夏秋连旱,市气象部门早提醒早预警,并多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提醒种植户提前采取遮阳措施,以减少高温干旱天气对油茶生产的影响。
“过去种植油茶都是人种天养,现在不一样了,管护也精心和科学了,亩产鲜果由过去的五六百斤提高到现在的一千斤,亩均纯收入也由五六百元增加到了现在的八九百元。”吕晋保说。油茶,已经从人种天养发展到了看天管护,第一个天是自然,第二个天是天气。
早稻早播,利用的就是早春时节的气候变暖
共青城市气象局农气人员察看早稻长势情况 供图/吴拓
4月底的金溪县,早稻田已是一抹绿色的风景,几十公分的早稻挺拔而生,郁郁葱葱,“站”在清澈的水田里。
双塘镇老柴塘村水稻种植大户黄建明看着自家田里的水稻满心欢喜,今年是他采取早稻早播早育的第八个年头,“什么时候有好天气,什么时候开始浸种播下去,县气象部门都会及时给我消息。早稻早播,产量高,效益好。”他说。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工程师段里成告诉记者 所谓早稻早播早育,即早稻的播种时间比常规时间提前。而早播的前提则是气候变暖的大背景,近几十年来,江西省早春时期的平均气温以0.3℃/10年的趋势上升,有效积温(即≥10℃活动积温)以10.1摄氏度·天/10年的趋势增加,使得双季水稻整体生长阶段得到了延长,产量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连续多年开展了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研究实验与试点工作,2022年联合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部门在全省83个县(市、区)的93个示范点开展试点推广工作,示范面积达60万亩,2023年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建立了100个示范点。
目前,早稻早播技术播种时间比通常提前7—10天,大田移栽秧苗为3月10日—20日之间,大田撒播种子时间在3月20日—30日之间。收获期比通常提前5—7天。因为早播,早稻的生育期延长,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示范点平均亩产为490.6公斤,比通常461.2公斤增加29.4公斤。同时,因为播期提前错峰用工也降低了人工成本,早稻提前上市又形成了谷价优势,几个因素叠加,亩均纯收入增加88.8元。而早稻提前收获又使得晚稻可以提前播种提前收获,前者增加了生长时间,后者则规避了遭遇寒露风的风险。
桑葚、蓝莓,过去浙江能种的,现在江西也能种了
抚州市东乡区气象局局长周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太大了,比如过去有些只能在福建、广西、浙江种的作物,现在在江西也能种了!
比如桑树,以前东乡区种植的桑树都是蚕桑,即摘叶养蚕的,而现在已经有了桑葚了,即果桑,取果销售。
黎圩镇潭江村原村干部杨和球介绍,潭江村有旱田505亩,以前全部种植的桑树,种植历史近30年,当时的口号叫“留住口粮田,其余变桑田”。直到2017年村里开始打造“一村一品”,老杨和村干部们一起去浙江海宁市考察,发现潭江“已经”非常适合种植桑葚,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于是他和另外四个村干部集资,流转了村民的60亩旱田,于2018年全部改种成了桑葚。
效益方面,老杨也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一年双季稻,纯收入为1500元,种植蚕桑亩纯收入为6000元,而种植桑葚则可达2万元。
除了桑葚,蓝莓也是东乡区新引进的品种。
黎圩镇黎阳村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王龙光告诉记者,镇里是从2020年开始引进蓝莓种植的,事先还专门去浙江诸暨市考察学习。目前村里共种植蓝莓160亩,镇里共种植蓝莓654亩。蓝莓要到第六七年才开始进入盛果期,但基地的蓝莓去年已经挂果,亩产80斤,今年预计将达到300斤,引种还是比较成功的。
2022年,东乡区气象局对全区蓝莓气候资源分布进行了气候适宜性区划,对影响蓝莓产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呈报区委、区政府,得到区政府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
段里成介绍,目前江西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日照、降水等都适宜蓝莓种植。江西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全年日照时间在1200—2900个小时之间,而蓝莓可以承受35℃—45℃的极端高温天气,同时也能承受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蓝莓的引进种植也是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强
编辑:穆俊宇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