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工匠汇·第二届陇原工匠 | 李云鹤:修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代宗师”

发表时间:2023-02-20 15:58:1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爱国情 奋斗者】


(资料图)

李云鹤:修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代宗师”(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西北戈壁,大漠敦煌;专注一件事,干了一辈子。

整整63年,从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位专职文物修复工,到成为我国文物修复界的“一代宗师”,李云鹤用一生守护着石窟里的壁画、雕塑,让残损的历史一帧帧复活,满壁风动,长袖飞扬。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这位年逾八旬、满头华发的老人,依旧常年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背着磨得发亮的工具箱,穿行在各个洞窟之间。他是国内成功修复敦煌唐代壁画的“第一人”、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成功复原的“第一人”,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莫高窟,735座洞窟,世界文化遗产,是隐藏在大漠深处的人类艺术瑰宝。历史的硝烟、千年的风沙曾让这里千疮百孔。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文物修复的诸多“第一次”也在这里诞生,在李云鹤和同事们的痴情坚守中一代代延续。

一声承诺,毕生执着

精美的壁画为什么会“香消玉殒、满身伤病”?1956年,24岁的李云鹤第一次走进莫高窟,被眼前景象震惊了,残损的壁画像雪片一样“哗啦啦”脱落,他看着疼,就仿佛自己的皮肤一块块往下掉。

“让你保护这些壁画和塑像怎么样?”几天后,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把李云鹤叫到办公室说,这个任务你肯定没做过,咱们国家也没有人做过,就看你愿不愿意学。你可以试着先清理洞窟脱落的壁画,把那些东倒西歪的塑像先固定住,不要让它毁掉,然后再考虑怎么治“病”。

就是这样的嘱托,得到的是一声承诺,更换来了李云鹤一生的执着。

千年侵蚀,壁画脆弱得经不起毛笔尖轻触;但专注与痴情,视文化遗产如生命般的执念,也为李云鹤带来绵绵无尽的“灵感”,让敦煌壁画修复保护的诸多“第一次”从他的指尖诞生。

起初,接受修复重任的李云鹤,也面对着“工具、材料、技术什么都没有”的尴尬。

没有仪器实验,李云鹤便一头扎进厨房,用蒸、煮等高温方法观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变化,他还把实验放在室内室外、山上山下,分别在炎暑寒冬、白天黑夜进行对比观察,最终找出了理想的修复材料。

有一天,正在冥思苦想的李云鹤,偶然看到同事的小孩玩着一个台式血压计的打气囊,顿时找到了灵感。他用糖果换来了这个打气囊,经过技术改进,成为由他“独创”的灌胶修复工具。

以后,他又沿着医学上的“思路”,找来医用针管顺着起甲壁画边缘沿缝隙滴入、渗透到壁画的底层里;待壁画表面水分稍干,再用绸布包裹的棉球轻轻滚压,使壁画表面保持平整、粘贴牢固。

为了摸清壁画和雕塑的制作及患病原理,李云鹤多方求教、反复摸索,一点点掌握了化学、物理、材料、水文、工程等各方面的知识,还练就了绘画、雕塑的功底,成为敦煌“百科全书”式的修复师。

独坐洞窟,修复壁画,这样的工作更像是“面壁修行”。20世纪60年代初,开凿于晚唐的莫高窟161窟60多平方米壁画严重破损,李云鹤在这里“面壁”两年,平均每天修复壁画不到0.09平方米,趴在木架上一点一点实行“微创手术”,整整工作了700多天,终于完成了敦煌研究院首个自主修复的洞窟,“揭开了敦煌壁画修复保护的新起点”。

几十年来,李云鹤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修复、复原塑像500余身,写下了100多本修复笔记,建立起科学的修复工艺流程,让流传千年的敦煌艺术、让风化的历史,在自己手中绚烂重生,再续辉煌。

求索无止境,奋斗无终点

如今,李云鹤仍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白发大师”。60多年来,他手中完成了一次次中国壁画、雕塑修复的“经典之作”。

1975年,李云鹤创造性地对220窟甬道西夏壁画进行了整体剥取、搬迁、复原,并且把西夏壁画续接在唐代壁画的旁边,从而使两个历史时期的壁画展现在一个平面上,让被掩埋的久远历史遗迹,舒展卷轴,光彩重现。

1991年,李云鹤走出敦煌,主持修复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他将地仗层与墙体整体剥取,把原修复材料切割成马赛克大小的方块“疏筋”“松绑”,再精确调整平整度、精准拼接在背泥1厘米的加固地仗层上,创造了原位整体揭取复原大面积壁画的新技术……

到了1992年,凭借着“筛选壁画修复材料工艺”荣获的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莫高窟161窟起甲壁画修复”“敦煌壁画颜料X光谱分析及木构建筑涂料”荣获的文化部一等奖,李云鹤原本可以光荣退休。但他说,“现在,文物保护、修复事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我舍不得离开。”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带来游客的大量涌入,脆弱的壁画、雕塑,除了要抵抗自然侵蚀带来的各种病害外,也要面对新的“威胁”。监测数据表明,每40个人进入敦煌洞窟参观半小时,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升高7.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直接会侵蚀壁画……

新的威胁和挑战,也意味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退休后的李云鹤,再度背上工具箱、穿上工装走进一座座石窟。此后,杭州凤凰寺、曲阳北岳庙、山东岱庙……9个省市、30多家文保单位,都活跃着李云鹤坚毅清瘦的身影。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近年来,他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了言传身教、培育新人上,一边自己动手修复,一边指导年轻人工作。

如今,李云鹤带出来的学生,大多已是壁画、彩塑修复项目的带头人,足迹遍布甘肃六大石窟、杭州凤凰寺、山东岱庙、青海塔尔寺、西藏布达拉宫……就连李云鹤自己的儿子、孙子、孙女也加入这支队伍中。

余晖映莫高,精神励后人。63年,在洞窟里、在壁画前的日月更迭中,李云鹤苍老了容颜。但是,千年的壁画与雕塑却经他的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一点点一天天褪却了“病容”,如“初生”般光彩照人。

(原载于2019年4月14日《工人日报》)

最近更新